top of page

從芬蘭學會的一堂課:獨立自主的銀齡生活

已更新:2020年8月10日



跟其他發達國家一樣,芬蘭人口亦有老齡化的趨勢,在2017年,芬蘭65歲以上的長者佔整體人口的21.4%。芬蘭擁有33.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人口只僅約550萬,勞動力稀少而人工昂貴,面對急速人口老化及長者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如擁有自理能力,芬蘭的長者都傾向獨立自主生活,居家安老。


上周我參加由Ageing Asia舉辦的活動,接觸芬蘭的長者護理行業、跨代共居及社區建設,這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機會及體驗!在芬蘭,「年老」只是一個名詞,年齡並不影響人們的生活模式,他們一直工作至六、七十多歲,獨立生活的同時,亦為自己的社區服務。


我們前往赫爾辛基附近的Kotisatama,那裡是一個跨代共居的住宅社區,無論是長者還是年輕人,都一同住在裡面。在那裡,有一名七十多歲女士,她穿上美麗的亞麻襯裙及戴著一對繡花絨球耳環,向我們展示她居住的地方。


那是一座9層高的大廈,裡面的設施包括桑拿(在芬蘭,桑拿的數目甚至比人還多)、屋頂露台、圖書館、藝術及手藝工作室、健身房等。色彩鮮艷的椅子、紅色鋼琴和高高的天花板吸引著我們注意力。


芬蘭人都非常熱情好客,我們首先到達飯廳,品嚐新鮮的蜜瓜、草莓,還有香味四溢的咖啡。這裡的居民可透過升降機內的電子通告版得知最新消息,而這些通告版會實時更新社區活動、新聞、天氣、公共交通等資訊。

由Kotisatama的圖書館望向飯廳


飯廳內色彩鮮艷的家具


電子通告版,居民可分享及得知最新的資訊


從介紹中,我們得知這個社區的發展及運作。這座大廈由私人的房屋企業Asunto Oy Helsingin Kotisatama所擁有,內有63個單位,裡面有83名住客。入住的最低年齡限制為48歲,但很多住客都在70多歲時開始入住,住客可以隨時以市價售出單位。住客都是大廈的「股東」,他們會分擔大廈的日常運作及維護工作,例如是清潔及煮食,每一名住客都是社區中重要的一分子。「有些住客仍然要工作,所以我們會分擔不同的職責。」住客更會每個月舉行一次會議,討論大廈的財務議題及分配工作。


這裡的生活比人們想像的更加精彩,包括興趣班、導賞團、派對等。「我非常喜歡這些活動,讓我可與鄰居見面及結識新朋友。」那名七十多歲女士說:「我的丈夫已去世,但我不想打擾兒子,他有自己的家庭,而我亦在這裡擁有生活。」


「我的丈夫已去世,但我不想打擾兒子,他有自己的家庭,而我亦在這裡擁有生活。」

我們到了大廈的頂層,陽光灑在陽台上,在夏天,這裡可俯瞰赫爾辛基市海岸線的壯麗景色,配以色彩繽紛的戶外家具,為環境增添了一絲玩味。


我們站在那兒,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是真的。同行的人說:「這是夢境,不是嗎?」大廈的單位面積由38至77平方米不等,對於居住在香港的我們來說,真是一種不敢想像的享受。在單位內,孫子的照片掛滿在牆壁,室內還有開放式廚房、浴室、起居室/飯廳,以及露台。住客們測量自己的電力用量,並使用銀行手機應用程式繳費,甚為方便。


住客可以在陽台上放鬆身心,消磨時間


住客測量用電量,並根據此數字付費


公共圖書館和閱覽室


Kotisatama裡的生活幾乎就像是宿舍,與一群成年人共同生活,感覺更美好。芬蘭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如何,也知道自己希望生活得怎樣。他們獨立之餘,更可控制自己的生活。同時,芬蘭政府亦極力支持社區發展,由政策、長者福利,以致市區規劃及公共基建,事實上,Kotisatama是赫爾辛基智慧城市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將發展成為具公共空間、智能出行,內置地下廢物管理設施等的綜合住宅地區。


「這是我想居住的地方。」

這個住宅社區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是夢想成真。儘管在文化和福利制度上有所差異,但這個住屋概念在香港而言,並非異想天開!近年,香港出現愈來愈多護老院和長者高級住宅,但土地問題仍然是主要挑戰。


作為香港人,我認為香港尚未準備好創建一個適合老齡化的環境,大多數護老院服務仍停留在傳統模式,甚少關注長者的個人健康狀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社交等。這是時候需要作出改變,如果不扭轉現有的思維及運作模式,在我們七、八十歲時,或許仍只能困在梳化上看電視,並後悔不及早改變現狀。


那位女士再道:「這是我想居住的地方。」我內心極度同意她說的一切,照顧「初老」(Young-Old )或長者護理機構不應是為人所忽視,而應為緊貼時代的地方。

606 次查看0 則留言
  • Black Facebook Icon
  • Forward Living 迎進生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