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迎進生活

【媒體報導】北歐式安老院舍落成改傳統照顧模式 剪髮美容做Gym服務樣樣齊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的長者比例,在2036年會增加至每3人便有1人是長者(即約237萬人)。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其照顧需求也隨之上升。惟坊間對安老院持有負面印象,大部分長者認為入住院舍等同「有入無出」、坐監及失自由,令他們抗拒入住安老院。有機構為了改變大眾對安老院的刻板印象,為長者提供一個更適切的安老場所,走訪世界各地,希望透過引入一套「以人為主導」的照顧模式,亦希望能吸引更多新血加入行業,應付日後的龐大需求。


位於屯門的新型安老院「迎進生活」,是迎進生活團隊多年來前往北歐及日本等地考察當地安老院舍的成果。團隊發現,在安老服務方面做得較好的國家,均是尊重長者的個人意願,以及把他們的生活融入社區。


吸收相關概念後,「迎進生活」擺脫傳統院舍的營運模式,引入「以人為主導」的全新安老照顧形式,希望長者在院舍生活中保持自主權。院舍除了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及設施外,亦為長者提供更健康、自主及人性化的照顧。


位於屯門的新型安老院「迎進生活」,地理位置鄰近嶺南大學,冀讓長者生活更貼近年輕人,也能把外面的世界帶入院舍。(受訪者提供圖片)


「迎進生活」樓高9層,面積約6萬平方呎,與以往傳統院舍既有格局不同,當中約三分之一為公共空間,營運機構希望向長者提供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讓他們能在院舍內自由走動。除了設有不同的房型,例如單人房、 相連房、雙人房及五人房外,院舍亦設有不同的設施,包括保健中心、美容及理髮室、健身及復康中心、多用途活動室、露天茶座、圖書室及餐廳,讓長者模擬在一個社區中生活,生活上盡量貼近他們的家居環境。



團隊在硬件設計的選擇上,例如家具用品及生活輔具,均以對長者友善為先。以浴室為例,所有設施皆以長者的安全至上,抗菌的浴室輔助用品符合人體工學和防滑外,鮮明的暖色設計,亦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辨識設備位置,提升整體安全。




原來對於嗰邊嘅長者嚟講,入院舍同入大學宿舍嘅感覺好似。

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羅凱寧

參考歐洲、日本及北歐院舍營運模式

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羅凱寧(Stephanie)表示,初時接觸「以人為主導」的安老概念,源於她曾日本生活一年有關。她留意到日本社會中,有不少對長者友善的無障礙設施。日本長者在自知有需要的情況下,亦會較願意主動入住安老院,對於他們來說,入住院舍並非一件壞事,但香港長者則較為抗拒。為了找到背後原因,羅凱寧開始到不同國家如比利時、丹麥及日本等地考察,了解當地的安老服務。



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羅凱寧(Stephanie)過往在日本生活期間,發現社會有不少對長者友善的無障礙設施,當地長者亦較願意入住安老院舍。經多次考察後,羅凱寧便決心把「以人為主導」的安老概念引入香港。(曾鳳婷攝)


「原來對於嗰邊嘅長者嚟講,入院舍同入大學宿舍嘅感覺好似」。羅凱寧解釋,當地長者入住院舍後,他們的自主權並不會減少,甚至會提升生活品質。皆因當地院舍重視長者的選擇權利及自主性,院舍設計亦與長者的家居環境相似。「院舍會喺特定時段開放畀外人進入,和院內長者交流」,意味長者在入住院舍後,不會被社會邊緣化。




在考察過程中,羅凱寧心目中的理想院舍也漸漸成形。她認為把以人為本的概念帶進香港院舍,需要硬件和軟件同時兼備才能達成。於是,她和團隊用上逾10年時間,把相關概念實體化,最終成立「迎進生活」,作為香港首間以北歐式及以人為主導的安老院舍。


「迎進生活」在硬件上,引入了北歐及日本的設施,軟件上則以長者為中心,在內的護理員必須具備同理心及主動了解長者的喜好,提供個人化服務,致力把院舍營造為長者的第二個家,和以往較為「醫療感」的院舍設計不同,「迎進生活」採用了不少色彩濱紛及具保護性的傢俱。


選址鄰近大學 盼長者生活融入社區

在覓地建設院舍時,團隊亦遇到不少困難。羅凱寧提到,以往香港安老院選址大多位於舊區或舊大廈,往往給人邊緣化長者的感覺。她認為,長者是社區的一部分,不應被分割,故在找地址時花上許多工夫,希望長者能融入社區。最後終於在嶺南大學旁邊一個地方成功覓地,讓長者能貼近年輕人同時,也能把外面世界帶入院舍。





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文慧妍(Queenie)分享,她從居於三藩市的婆婆口中,了解當地的院舍生活,婆婆形容在院舍生活的日子,十分接近她原本的生活,她亦能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故她希望把婆婆理想的生活方式帶入香港。婆婆後來回流香港,文慧妍希望在香港能找到類似的安老院讓她入住。然而,在文慧妍一番努力下,卻未有找到服務性質相近的院舍。


文慧妍開始反思,「長者努力大半生,不是期望擁有良好的生活嗎?」然而在香港,大多院舍都是統一照顧模式,與長者原有的生活模式完全不同,「我明白喺香港,空間同人手都有限制,但真係甘心咁樣?」


後來,文慧妍加入羅凱寧的團隊,希望改變香港院舍環境,以及推廣長者對生活也有要求的概念,「其實我咁做有部分都係為我自己同父母,當我哋老咗之後都需要照顧,我希望到時可以有較好嘅生活環境」。



文慧妍(左)的婆婆曾居於三藩市的安老院,對其環境和生活方式十分滿意。(受訪者提供圖片)


文慧妍認為,香港在不久將來,安老服務便會迎來需求高峰。除了需要打破安老院舍的刻板印象,令安老服務更變得正面外,亦有需要吸納更多新血,應付大量安老需求。她希望能透過院舍試行「以人為主導」的營運概念,革新安老行業,吸引更多人加入安老行列,提升業界的可持續發展。


長者入住院舍最大考慮:有沒有自由?

迎進生活長者服務總監阮家慧(Jenny)有13年服務安老院舍經驗,阮家慧表示,過往大多院舍都以安全方針為先照顧長者。院舍會杜絕所有令長者有危險的機會,變相令長者失去自由,「長者想離開,要得到家人同意,亦要得到醫護評估,但比較少考慮長者嘅個人感受」。



迎進生活長者服務總監阮家慧(Jenny)有13年服務安老院舍經驗,阮家慧表示,過往大多院舍都以安全方針為先照顧長者。(曾鳳婷攝)


阮家慧續指,長者大多希望能繼續既有的生活習慣,「啲長者未入院舍前,日日去飲茶,但入咗院舍之後,既有習慣突然要改變,所以令佢哹抗拒,認為入咗院舍等同有入冇出」,長此下去,亦會令長者累積負面情緒。


阮家慧希望能透過「迎進生活」,令長者入住安老院舍時和搬屋的心態差不多,只是換了一個環境居住,並不會改變他們既有的生活模式。(受訪者提供圖片)


據阮家慧過往經驗,長者參觀院舍時,必然會問「喺呢度有冇自由?」。從營運者角度來說,院舍普遍以方便、劃一方式照顧長者,變相令入住長者在生活上失去個人選擇權利。她希望能透過「迎進生活」,令長者入住安老院舍時,心態和搬屋差不多,只是換了一個環境居住,並不會改變他們既有的生活模式。而護理員只是化身一個同住家人的協作角色,因應長者需要而提供相應的照顧,她希望革新院舍的營運方式後,會減少長者抗拒入住院舍。


資料來源:香港01

1,15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